目前分類:名家談寫作 (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專訪編劇吳迎盈:一味迎合年輕觀眾“永遠不可能成功”
2016-07-16 影視獨家楊餘影視獨家

作者∣ 楊餘
來源∣ 影視獨家
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不光是投資方,整個行業都很浮躁。好多投資者找到我,有的一上來就說我們一年內要做50個網絡大電影,你那裡能給我25個嗎?也有的讓我三個月時間甚至更短時間寫一個劇本。我基本都拒絕了,因為這並不符合創作規律。”吳迎盈說。

作為《無懈可擊之美女如雲》《無懈可擊之高手如林》《妻子的謊言》《步步驚情》的編劇,吳迎盈的創作履歷可謂紮實。進入電視劇創作領域多年的她,深諳這個行業的現狀,對於目前的一些行業“亂象”不吐不快。


一味迎合年輕觀眾“永遠不可能成功”

當前,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多元,也越來越挑剔,最終作品取勝的關鍵還是真正能夠打動觀眾。在吳迎盈看來,好的作品一定要具備三個特徵:其一,三觀要正,必須帶給觀眾正能量,美好的傳統品質不能丟。其二,人物一定要“新”,人物性格要有層次——如果是都市劇,人物的所思所為要有現代感;如果是古裝劇或民國劇,也要有現代思維的觀照。其三,劇作要穩,有起伏但不顛簸;橋段要新,要反常合道,無理而妙。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比起無厘頭的搞笑,扣人心弦的感動戲碼似乎更高級。一味追求真實就比善意的謊言更上等嗎?只要一本正經地說話,觀眾立刻深信那是真的,如果邊搞笑邊演,觀眾便認定那是無聊低俗的鬧劇,我總覺得好像是這樣。但我也覺得,觀眾不擅長看穿嚴肅戲劇中的謊言;同樣地,也不擅長發現不嚴肅的戲劇倏然閃現的真實。」
 
「電視劇的觀賞方式形形色色。有人當成是在看大眾小說,也有人從中得到人生啟示。有人參考女演員的髮型與服裝,也有人只看戲中一點--「菸灰缸」。我想寫出既能得到專業評論家讚揚,也能讓這些市井無聲評論家滿意的戲,寫作實在是一行痛苦買賣。」
 

摘文出處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學相對論/幾米vs焦元溥

【聯合報╱林盈志記錄整理】
2014.11.03 03:22 am

【創作的開始與創作的靈感】


幾米:我大學念了美術系,但我沒有從小學習素描、水彩等基本功,基礎非常薄弱,導致我在大學時成績很爛非常自卑。為此我在分組時選了設計組,覺得這樣以後才能找到工作。之後進了廣告公司,一做十二年。我進廣告公司第三年左右,心裡開始渴望想畫插圖,可是不曉得怎麼畫,也沒人可問,就每天隨便亂塗。有一天某位同事跟我說,你的畫可不可以借我?結果她就拿著我的畫跑到出版公司去找編輯,說我有一個同事他很喜歡畫畫,可不可以讓他幫你們畫插畫?居然《皇冠》雜誌就來邀約了,所以我是被一位衝動的牡羊座朋友給開啟插畫生涯的。

我一邊上班一邊畫畫,但我很討厭工作要不停開會,決定辭職來專職畫插畫。沒想到離職第一年便生了場重病,待在醫院哭了一年,接受治療,覺得生命所剩無幾。某天有位出版社老闆問我:「你要不要把之前的插圖集結成一本書?」我心裡想:「好啊,就把它們湊成一本書吧,可以留給家人紀念。」我是想著也許可以留下一些東西當作紀念才開始創作的。第二年,我就完成了兩本書:《森林裡的祕密》跟《微笑的魚》(大塊文化出版)。那一年,我已經四十歲了。

焦元溥:最近我們家整修,我媽從房間翻出非常多奇妙的東西,包括我幼稚園中班的家庭聯絡簿。老師寫的意見是,她覺得我很有音樂天分,無論教任何歌曲,我聽一遍就可以記下來。我四歲開始學鋼琴,但學樂器跟喜歡音樂是兩回事,一直要到國小四年級,因緣際會,在學校訓導處借來的音樂卡帶上聽到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從此才真正喜歡古典音樂,而且是入迷地喜歡:我總是想知道更多,想知道這音樂在說什麼?為什麼這樣吸引我?這些作曲家又有哪些作品?

我之前本科一直不是音樂,但也一直有自己的音樂學習。在念完碩士打算讀博士時,我覺得該要專心致志,就決定把心力專注在音樂上。不過我也沒有後悔曾經花了那麼多時間精力去學其他東西。我現在每每忙到不可開交,有時會想,如果我忙的不是音樂,那應該早就累垮躺在醫院裡了,但因為是音樂,即使萬分忙碌,仍然可以撐持到現在。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叫無淚----老師的反省致謝文)出處

 

教師節前夕,是應該好好反省教書這件事,尤其是這幾年的編劇課。(我很認真沒有什麼好提的,我洗碗跟談戀愛也都很認真)

我常常想每一次這樣上完一輪編劇課,對他們到底有什麼用處?我想起我自己在學期間,沒有學過任何影像編劇的課,但我學的是『戲』(這就超補的了),而這真的不是一兩年可以累積的,更遑論文學與人生經驗。

這兩年,我也不在大學開課了。過去開課的經驗,導演課、表演課學生都很拼,編劇課的學生經常是無可無不可,上課遲到睡覺、作業遲交、愛理不理、莫名曠課。對一個從不在上課放整部片殺時間、永遠比你用功的老師(片子不是應該在家就自己看好了嗎?),面對學生這樣的態度,除了心中一陣涼意,也只能先告辭。

在『外面』,除了一兩堂單場的演講,我也不稱自己是在教編劇課。我很強硬地知道,沒有一定的密度、重量和加壓,你什麼都學不會,尤其是成年人。韓國培養一個電視編劇的時間,是六年。

在TVBS這兩年兩屆課程裏,每一個人寫過的作業,加上期末的劇本,每個人都可以出一本書了。遲到都要請假,三次無故沒來,我不會開除你,但我會開始不理你。大概是這樣一個肅殺的氣氛下,度過了兩年加起來約八個月的課。最好的成果是學員們彼此感情都很好,在寫作這條路上,不會再孤單,因為我們在課堂中打開自己,一起經歷了這麼親密的過程。

上完課的學生大約可以分三類:第一種是拿針線還會戳到手,剪布剪不直,車線會車歪,學會用工具,但還不熟練。第二種已經可以幫人家補補衣服,縫釦子,改長改短,有些營生的能力。第三種是不管自己會不會縫線,就是要自己畫圖,自己去挑布,自己剪裁車縫,做好的成品,自己掛在櫥窗裡賣。你可能會因為做得新穎美麗,而有人上門要求訂做。你也可能因為看起來很搞怪或很貴,讓客人在門口嘖嘖稱奇,然後走了。

二加三你可能成為專業編劇。一加三你去比賽永遠不會得獎,但有案子。一加二可以練習當執行編劇慢慢熬出頭。關鍵是,你知道你自己在哪裡?

這應該是近期內我最後一年帶這種大型的編劇課。如果再收編劇學生,就是門生徒兒,要跟著一起打仗吃苦。我不會特別教你什麼,但我會讓你看到完整的我。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索(Sol)、蔡珠兒(Jewel)  出處 太喜歡了所以轉貼來保存:D

 

Jewel:臉書在2004年初問世,至今已經十年,全球有十幾億人使用,這東西本來近乎玩具,現在卻影響全世界,改變現今的人際互動、意見群體,乃至閱讀和觀看的方式。我的臉齡不長,這三年才比較投入,把它當成練筆的操場,希望鍛鍊寫作的速度和爆發力。你算是臉書大戶,心得如何?

Sol:我2008年初涉臉書,臉友五六人,玩一泓清水。現今增至二千多人,臉書已是江湖,無頭公案、命案一堆。臉書和現實世界並非平行宇宙,一點都不虛擬,我因而產生警覺性。

Jewel:臉書的確很容易讓人迷惑,以為那是一面平滑的鏡子,忠實映照出自我和他人臉容。而且你想玩它,可能先被它玩殘,比如說我以為可以用它練筆,治療寫作的障礙症狀,卻發現更添焦慮。

以前零存整付,把題材和感受一點點積存起來,綴連貫通,經營出一篇文章。現在卻等不及了,很敗家,一有點東西就貼出去,爽是爽了,可是揮霍耗損,存貨七零八落,用過的又不想回收重寫,成品漸少,很難積成一篇像樣東西。你也有臉書焦慮嗎?

Sol:臉書一度引發我的社交焦慮症,狂寫狂發、到處按讚,渴望被圈內人認同。我有則文近萬人按讚,五千多人分享,虛榮就如藥癮。安迪沃荷說:每個人都可成名十五分鐘;刊出即過時。他預言了FB本質。

臉書世界如波赫士《分歧的花園》,讓人迷失於不斷分岔的小徑。最令人焦慮的,是弱化閱讀能力。時時沉浸臉書的碎片化訊息,頭腦成了眾人的跑馬場。

若看正面,臉書如人文倉儲,這一代文人圈的林林總總幾乎如實留存。當臉書過氣或消失時,後人追索這世代的江湖風流,或可由此汰瀝。但,真否「如實」或只是虛妄的一體兩面?

Jewel:呵呵,好些朋友也因此勒戒,抽刀斷水,退出臉壇。你幾次進出FB,現在找到安全距離了嗎?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出處   文/吳洛纓(知名編劇) 備份起來免得之後想看找不到XD

看到臺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理所當然地認為來參加比稿當然要付稿費(註一),設計界、建築界、文藝界一片叫好,多年來的怨氣可以一吐為快。過去,任何這種專業創意的評比,都被當成作文比賽。選出第一名參加全國賽,其他的謝謝再聯絡。彷彿這些參加的人或團隊,是打抽屜拿出一件舊衣服改一改就送上來,在準備的過程中毫無實際支出與創意成本。

在戲劇製作中,劇本,就是你的第一桶金。但對編劇來說,最常出現的「機會」,是被電視台或製作人找去說了一個大概:「我們要講愛情勵志,要好笑才會有收視率,最好有外星人。男主角最好會潛水,我們找的那個某某某最近很熱衷潛水。跟城市有關不錯,墾丁也可以。你回去寫一下發展一下」。在這個天馬行空的大概之後,編劇回去認真的寫了一個故事大綱和角色設定(企劃案雛形),交過去。下場大約有以下幾種:

一、「不錯,我去送送看,也去給某某某看一下。」之後了無音訊,幾年後你可能會在電視節目裡看到相似度40%–80%不等的劇情和角色。

二、「不錯,你再多寫一點分集大綱和第一集劇本,我去送送看,很有機會」之後你交了,但電視台沒過,你拿到一兩萬元潤筆費(算是良心價了),而他們從此擁有這個案子的所有權利。哪天有機會拍,他再去找更便宜的寫手,把你的分集大綱寫成劇本直接拿去拍,你真的在電視上看到了,但編劇不是你。

三、「都搞定了,但是某某某不演了,還有電視台希望走熟女路線,潛水不用了,女主角設定要換掉,外星人也不行中國版權賣不掉。」於是你要重寫,上一次寫的留下20%其他全數銷毀,等於從零開始。

不管電視、電影製作過程中,劇本不只是最早出現也是核心要件。我們假設製作人提著一桶什麼去見金主說:我們就是要賺這個。金主問桶子裡是什麼啊?製作人該怎麼回答?如果裡面是爛蘋果,製作人會天花亂墜地說,爛蘋果是用來發酵做酵素;如果是黃金,製作人自信滿滿,拿出一塊小金粒閃閃動人,說:我們就是做這個。

但你總是叫編劇來「試看看」(前後可能試過五個),或者「我們一起來玩一下」(這樣編劇怎麼好意思問費用,又沒入股)。或者不告而別,下次遇到再用一種相忘於江湖的厚臉皮重新認識,在彼此沒有信任度跟被騙了五十次之後,編劇如何願意拿出真功夫寫一個好企劃案?如何看見有原創精神、挑戰新類型的故事出現?最後就變成,你試了八個編劇,但沒有人要給你金子,最後只好挑一個比較不爛的蘋果放在桶子裡,去賣賣看吧!但蘋果的保存期限很短,觀眾對它記憶的時間也一樣短,那就是我們現在看了會歎氣的電視劇。

親愛的電視台、製作人、電影製片,你的桶子裡裝的是什麼呢?

註一:發言者為SEO阿物國際創辦人林思吾。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美流行旅行速寫創作,這股風潮近年也吹進台灣。曾獲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大獎的法國重量級漫畫家艾曼紐‧吉拜(Emmanuel Guibert),也是旅行速寫實踐者之一。他笑說,即便自己出過多部耗費數年完成的長篇紀實漫畫,但其實他最熱衷、歷經數十年仍會不停翻閱的,卻只有他平時旅行各國時的小小速寫筆記本。

「速寫創作對我而言,是一種甦醒的過程,更是一種對漫畫家極好的訓練。它可以訓練你不要對眼前人事物『視而不見』,不會因為眼睛或心靈疲累了,就對習以為常的事物無感,看不到細節!」

吉拜在2007年獲法國安古蘭漫畫節大獎的作品《攝影師》,描寫他的鄰居、攝影記者迪迪埃.勒菲弗(Didier Lefevre)。在這本書中,他融合自己的漫畫與迪迪埃的攝影作品,一邊描述迪迪埃在1980年代蘇聯占領阿富汗期間,隨行記錄無國界醫療組織創建戰地醫院的經過,一邊藉迪迪埃的攝影之眼,呈現迪迪埃的內心世界。

1964年出生的吉拜,擅以漫畫替人做傳,但私下的他,最喜愛的創作形式,則是旅行速寫,曾出版《巴黎的街石》、《日本人》等速寫集。

他認為,速寫對漫畫家來說是非常好的訓練,也是激盪靈感的來源,「靈感、記憶,就好像肌肉一樣,不經常訓練、感受,就無法維持敏銳的觀察與感受力」。

因此,幾十年來,吉拜每次出門總會隨身攜帶簡單畫具,並在「有生命的本子」上作畫。所謂「有生命的本子」,就是在當地書店買到的二手書、佛經、作業本、書法帖、廢棄的木板等各種媒材,「當新的圖印在舊有的紙面上時,會產生即興的對話,新舊之間會互相激盪!」

他也坦言,自己許多長篇漫畫作品,累積數年才完成,「有時候你反而不願意再回頭看它,因為有些痛苦」,相較之下,速寫創作卻聚集了他生命歷程的每個當下。

「這些創作完整記錄了我的狀態,每一張作品都是生命中美好而快樂的回憶,速寫本就好像是記錄生命片段的剪貼簿,這會幫助一個漫畫家、創作者,更理解自己!」

 

出處:中時電子報 2014/07/28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些年來,動漫粉絲們經常能夠在媒體上看到諸如“這部小說終於動畫化了!”“那部人氣漫畫的劇場版動畫將在今年夏天公映!”等宣傳語,可以說根據輕小說&漫畫等原作改編的作品已經呈現氾濫的態勢。而面對這樣的局面,相信也會有不少人產生“我也想成為原作者”的念頭吧。

目前在日本,有眾多舉辦了很久的漫畫新人獎、輕小說新人募集獎等等,而我們目前熟知的不少漫畫家和作家都是通過參加這些比賽一舉成名,從而給如今的ACG界帶來了眾多優秀的作品。不過在光鮮背後,我們也要意識到對於新人而言要想在這個領域成功,可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那麼想要創作出一部得到公眾認可的作品,應該從哪方面下手呢?近日,就有日本媒體以此為專題撰文,通過走訪業界知名人士,從他們的口中探求成功的奧秘。如果有希望在今後從事這方面行業的朋友,不妨閱讀下去吧!

日媒“如何成為原作者”技巧揭秘

【編輯所追求的作品是什麼?】

在創作類型的大賽當中,審查人員是如何看待報名作品的呢?他們究竟追求怎樣的作品呢?對此,記者先後走訪了負責輕小說、少女小說以及少女漫畫領域的編輯部,採訪了3名擔任編輯的專業人士(均為女性)。

◎輕小說方面(Fami通文庫編輯部)編輯A

──您覺得什麼樣的主人公角色才是最好的呢?

A:輕小說讀者的主要群體是十幾歲或二十幾歲的男性。為了讓作品的角色能夠給他們產生代入感,我覺得最好將主角設定成初中、高中的男生。

──大叔或者女孩子就不行了?

A:如果說創作出來的角色極具魅力,那麼作者當然可以隨心所欲地設定。但是女孩子或者大叔的視角很難以博得年輕男性讀者的共鳴,這麼一來創作故事的難度也就變得很高了吧。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任何一個作家在著手寫作一部主要著作時,應對自己保持寬容的態度,每次完成一個工作量之後,他不應留下任何會阻礙他繼續寫下去的東西。

2.當然該談論已經完成的作品;但是切記不要把正在寫作之中的章節讀給別人聽。這樣作所得到的每一個滿足,都會影響你的寫作進度。如果你能遵守這個原則,那種不斷增長的想同別人交談的欲望,最終會成為你盡快寫完這篇東西的動力。

3.注意你的工作狀態,盡量避免平庸的日常性。在一種枯燥乏味的聲音背景入半放鬆狀態,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由一種不和諧音樂相伴,猶如聽到夜沉默的聲音,對你的寫作則是很有助益的。假如夜的沉默能使你的內在聽覺變得敏銳,不和諧音對你的遣詞造句,則像一個檢驗標準一樣足夠用來埋葬最令你討厭的其他聲音。

4.避免使用隨手拈來的寫作用具。只用你自己習慣的筆和紙才有助於你的寫作。不求奢侈,但必須要有足夠的這類用具。

5.決不要把你的想法告訴隱匿自己姓名的人。要像官方保存外國人的檔案一樣,嚴格地保存好你的筆記本。

6.要讓你的筆盡量遠離你的靈感,那樣做它才能具有磁石般的力量。你越小心地不去急顧寫下湧現在你頭腦裡的想法,當它們自動建臨時便會越成熟。話語往往壓倒了你的想法,而寫作則會使它們臻於完美。

7.決不要因為頭腦裡沒的可寫而停筆。文學的尊嚴要求作家僅只因為某些既定因素暫時停筆,比如吃飯或者會客,否則就應在寫完之後才停下來。

8.當靈感出現間隙時,用工整地謄抄已寫好的文稿來填補,這樣做時直覺會自動醒來。

9.Nulla dies sine linea.(每天至少寫一行);但也可能許多個星期才寫一行。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河合隼雄:「只有故事,才能讓我們接收這種恐懼和悲傷。回想、談論死中的生、無中的有,才終於能夠接納死亡。在擁有故事之後,人才能把身體和精神、外在和內在、意識和無意識結合,將自己統合為一。

人往往因為表層的煩惱而感受不到陷入深層世界的煩惱。表面的部份可以透過理性強化,內在深層的混沌卻無法用富有邏輯的語言加以表達。只有故事能夠使之浮出表面,和表層的意識結合,讓心變成一個整體,進而和他人產生連結。

只有寄託在故事中,才能夠用語言表達原本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混沌。生存,就是創造適合自己的故事。」

(出自《活著,就是創造自己的故事》,河合隼雄與小川洋子對話錄)

 

好喜歡這段話:D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最近看了一部很有趣的國片《寶米恰恰》,講的是一對雙胞胎女生的故事,講她們如何被別人錯認,造成一連串誤會的有趣情節,看完以後會讓人對雙胞胎的矛盾心結很有體會。可惜是這部電影在口碑效應尚未擴散就下檔了,主因之一,應該是電影的主力族群「學生」,電影上檔時都還在考試,根本來不及去看。

問過導演,為何會把電影上映檔期,選在這麼尷尬的時候?她跟我說,因為他們都很害怕強碰好萊塢大片《蜘蛛人》。

我就很想說:「不必怕蜘蛛人。」一來是《寶米恰恰》的劇情很特別,二來女主角演得很好,一個人要扮演兩種性格,很有挑戰性與想像空間。而且會掏錢去看蜘蛛人的觀眾,就是會去看,你什麼時候上檔都一樣。其實只要故事說得好,電影有靈魂,就不用怕沒有觀眾去看。

很常有人問我,要怎麼把一個故事說好、說得完整。我通常是先有一個想法、故事主題,再去延伸更多支節故事。譬如我接下來要拍的台灣三部曲,是因為從書上看到平埔族、麻豆社的故事,覺得很有趣,但小說呈現的氛圍只是一個線,或一個環境,不足以架構出一個電影內容,所以我必須知道更多當時荷蘭、漢人的想法,然後擴大閱讀範圍,去找更多的史料、書才能把故事擴充得更吸引人。

其實讀史料很無聊,例如我看《熱蘭遮城日誌》,是荷蘭人記錄熱蘭遮城(現安平古堡)的每一天,非常細節、瑣碎,看到第5頁,就忘了第1頁,但我仍一天一天看,慢慢就進入到那個情境中,走在路上也會覺得鹿群正經過我身旁,自然而然,我寫出來的劇本就會像那個時代的語氣和氛圍。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tumblr_lyyg7s2XcE1qd7noso1_500.png  

      我想給起步作家的鼓勵是:你要愛上寫作。不要想次要的出版、賣書等問題,要是想賺錢的話,不如去開軟體公司!重點在於:要真心喜愛「寫作」這門藝術。

  當年我在寫了十三本書後,才碰到出版商願意出版我的作品。在無人聞問的時刻,我曾經面臨抉擇:到底要不要繼續寫下去?但我後來決定繼續寫下去,因為我愛寫作。

  寫作要靠不斷的練習,就像運動一樣,你會不斷練習基本動作。當你問跆拳道大師:這一腳要怎麼踢?他不會告訴你說:這些肌肉要收縮、激素上升、要用這個角度踢出去…因為跆拳道不是這樣。跆拳道大師也是天天練習,當它需要時,很容易收發自如。

  今天你去問任何作家說:你是如何寫出這樣的作品的?他們的答案是:他們一直練習,當時間到的時候,自然就寫出來了。

  我也是一名文學研究學者,我對於寫作也有深入的研究,所以當別人來問我問題時,我是可以告訴它很多方法;但是當我寫作時,我並不以方法論來思考,而是很直覺的把故事寫出來。

  很多人坐在稿紙及電腦前,想了很多卻什麼都沒有寫。一定要開始寫,且要重覆反覆的寫,直到技藝純熟為止,專屬於你的作品自然會被創造出來。

 

全文看這裡一窺《颶光典籍》創造之謎,不斷練習的夢想家:專訪布蘭登.山德森

這篇文章讓人超超超感動,從頭到尾都是很棒的寫作提點(也包含了系列寫作的部分),有被大師灌頂的感覺喔XD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今年台北國際書展再度邀請到知名海外華人作家哈金與張翎擔任嘉賓,兩人今天(4日)也在書展上以「從海外華人眼中看華美文學創作」為題進行對談。兩人都認為,身處異地寫作,生存和獨立思考是兩個基本要件;但移民所帶來的人生經驗,確實對他們的創作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以英語寫作在美國文壇聲名鵲起的華裔作家哈金以及移居加拿大的華裔作家張翎,今年分別帶著他們最新作品「南京安魂曲」和「睡吧,芙洛,睡吧」現身台北國際書展與讀者見面,兩人4日並以「從海外華人眼中看華美文學創作」為題進行一場對談。

哈金說,當初到美國發展,因為找不到漢語有關的工作,為了生存所以只能嘗試用英語寫作,過程很困難,但因此所產生的冒險性,卻有助於他後來的創作。哈金:『(原音)當然有很大困難,最大困難就是究竟能否生存下去,能走多遠這個都不知道,一開始確實非常焦躁,但慢慢也覺得這種不確定感是種好處,因為冒險是一個重要因素,對我在創作上面來講。』

張翎剛到加拿大時,同樣迫於生活壓力,只好先從事聽力康復師的工作,利用10年的時間累積一定積蓄,直到41歲時才開始真正出版自己的第一本小說。張翎說,她剛移民時,充滿了憤怒情緒,可是經過10年沉澱,反而提供她在創作上有更多理性思考空間。張翎說:『(原音)我不喜歡寫作帶有一種很明顯情緒在裡頭,我希望我成跟我自己的人物、跟我敘述的歷史空間有一個理性審美空間,所以10年了 可能就給了我機會,客觀上給我寫作有益處,我想這就是影響吧。』

不論是用英語或中文寫作,哈金和張翎都認為故事本身才是重點,作家不能、也沒辦法考慮到大眾讀者喜歡什麼,因此身為作家必須具有獨立思考能力。至於選擇什麼樣的題材,哈金表示,絕對離不開自己的人生經歷;張翎則深信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獨特視野,她能做的就是朝這個方向努力。

 

作者: 江昭倫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2月4日 下午4:27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家喻戶曉的童書大師五味太郎,至今創作多達四百多部繪本。他曾說自己最大的野心,就是把生活裡所有遇到的事都畫成圖畫書。他的作品充滿創意,像是把書頁挖空設計,將生活用品巧妙地與動物造型結合。他說最怕人家問他;「為什麼這樣畫?受什麼人或事影響?」因為他的創作都靠直覺,很難分析自我。「就像我坐在台上,看得見隔壁的人、台下的人,但我沒辦法看到自己。所以真正的謎,是自己呀。我們可以用一輩子時間,慢慢來解這個謎。」

     六十七歲的五味太郎(見左圖,鄭履中攝)在台出版過卅多部作品,擁有不少小書迷,他的圖畫簡單,色彩豐富,擅長以日常情境啟發幼兒對數字、語言和圖像的感受力。昨天他首度來台參加台北書展,隨性、愛開玩笑的個性,不時逗得全場哈哈大笑。

     當他被問到如何能這麼多產,頑皮地說:「我真的畫那麼多嗎?」接著他說:「畫繪本此麼這麼有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所以我每天都沉浸在畫畫,根本沒時間做別的事。」

     他的書中故事常安排開放性結局,他的妙答是:「就像談戀愛一樣,想辦法先開始就好了,不用管最後會怎樣。」

     他的作品暢銷日本,擁有十多國譯本。在日本賣出百萬冊的《窗外送來的禮物》,描寫耶誕老公公送禮到各家,他透過書頁的挖洞設計,製造窗內與窗外所見不同的驚奇,充滿互動性。《藏在誰那兒呢?》則把牙刷、刀叉、蠟燭等用品藏在各種動物的造型裡,展現圖像的趣味。

     五味太郎一九四五年生於東京,畢業於桑澤設計研究所ID科,曾從事工業設計,廿七歲才開始創作童書。他從畫畫、寫作、版面設計到字體全一手包辦,跟他合作過的出版社,都對他的不肯妥協印象深刻。他說:「因為畫畫就是一種表達,不需要別人贊同,如果要分出輸贏,我們可以靠打麻將嘛!」

     他已經當了爺爺,但平時很少跟小孩相處,雖然是廣受歡迎的童書大師,他自認不是特別為小孩創作。「對我來說,大人跟小孩沒什麼兩樣,只是小孩的尺寸小、沒有錢、活的歲數比較短而已。」他談到日本教育,忍不住搖頭:「大人都管太多,關心過剩,忽視個人的自主性。」

     五味太郎多才多藝,除了創作童書,也做雕塑、寫評論傳達他的教育理念,在日本獨樹一幟。他感到最快樂的還是畫畫,一派天真地說:「我自己都很想跟五味太郎說:我好喜歡你的作品!」

     台北書展童書館今年特別以五味太郎作品為設計主題,今天下午將在童書館與小朋友進行創意親子活動。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重要人物要先出場。因為布幕升起的時候觀眾最專注,如果他們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主要人物,那你要藉出場人物的口來介紹這個還沒出場的主要人物,「沒人比戲劇鼻祖莎士比亞更嚴格遵守這一條不成文的規矩」

2. 無論多麼精彩一場戲,無論多麼千載難逢的一句臺詞,無論多麼深奧的一種反思,如果不是劇本裡必不可少的話,必刪無疑。小說家寫不出好劇本往往是因為做不到這一條,因為讀者遠比觀眾更寬容。

3. 演員不可能超越劇本。好演員可以試圖將劇本表達的淋漓盡致,但是如果劇本不好,演員再好也白搭。

4.一部戲是劇作家、演員、導演和觀眾共同參與演出的一部作品,如果觀眾不配合,戲就沒法演好。觀眾的口味受大眾口味影響,而大眾口味一般很容易被情緒煽動…….唯一能讓各種各樣的觀眾(從報紙評論家到商店裡的銷售小姐)都產生共鳴的中心思想是那些樸實的,本質的,幾乎感性的思想──也就是詩歌的根本主題:「愛、死,和人的最終命運」

 

(出自 毛姆寫作回憶錄  Jean摘錄  )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字這項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發明,無疑是最直接也最經濟的創作工具。只要把想法用文字整理出來,就可以和千里之外或幾代之後的人直接交心。也難怪不少人都曾經動念寫作,不過卻在某個地方卡住了。

 所以世人對早慧的偏愛,其實是帶點嫉妒的。不管怎麼說,不斷湧現的青春還是人類最大的資產,儘管許多以天才之姿登場的作家,日後也必須經受無以為繼的狼狽。

 大器晚成的寫手卻提供了另一種土星模式。在經過不知道多少年的暗中籌備之後,嘔心瀝血,終於交出一本傳世名作。這樣的歷程或許不夠興奮,不過卻很撫慰人心,因為它示範了一種可能性:不論年紀多大,每個人都可以寫點東西留下來,獲得精神上的永生。

 大器晚成的寫手

 不少大作家起步並不晚,不過卻因為種種原因,需要先熟成一下,以致於處女作出版時,人都已經年屆不惑了。像《發條橘子》(臉譜)的作者安東尼.伯吉斯、垮世代的文學護法威廉.布洛斯,都是39歲才出了第一本小說。亨利.米勒也是遲至44歲,才丟出裸裎相見的《北回歸線》(時報),還被清教徒的美國禁了將近30年。

 在文學史上,這一類的例子不勝枚舉,錢德勒的創作軌跡或許是個現成的分水嶺。他一開始是詩人和記者,不過並沒有寫出名堂,輾轉混過幾行之後,45歲才決定鬻文維生,在通俗雜誌上發表犯罪短篇。6年之後,硬漢派教祖終於出版第一部小說《大眠》(時報),雖然已經51歲了,但他個人以及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才剛要鴻圖大展。

 再過去一點,還有法蘭克.麥考特。他66歲寫出處女作《安琪拉的灰燼》(皇冠),一舉摘下了國家書評獎和普立茲獎。哈利葉.多爾(Harriet Doerr)更是傳奇,嫁為人婦之後中斷學業,等兒女長大成人才再度就學,73歲出版第一本小說《伊巴拉之石》(Stones for Ibarra),奪下當年的國家書卷獎。

 不良老年

 不過最常被提出來的老而彌堅範例,還是英國作家瑪麗.韋斯里(Mary Wesley)。她將近60才寫了兩本童書,可惜乏人問津。71歲終於出版第一本小說《插隊》(Jumping the Queue),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連寫了10本小說,賣了300萬冊,成為英國最暢銷的作家之一,作品還被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

 韋斯里開始動筆時,嬉皮已經當道了,只不過嬉皮解放的是年輕人,對一般人的恐老症並沒有起什麼作用。作風前衛的韋斯里則主張,人老了不妨任性一點,有性就性。這看在當時英國人的眼裡,簡直就是不良老年。有人稱她為「加了性的奧斯汀」,她聽了嗤之以鼻。後來人家問她為什麼擱筆不寫了,她也答得爽快:「要是你沒東西好講了,那就別講。」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20111230173357596496.jpg  

時間:2011年11月5日

地點:北京大學2號樓205
主題: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手打組:中財劉錚,魏文婷

非常非常開心能夠來北京大學演講,我能表現出的最大的誠意就是,今天的演講將是原汁原味非常忠於臺灣版本的「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還加了一段目前在臺灣演講一共講了不到三次的「神的微笑」。希望我們今天晚上會有非常熱血的兩個小時。

但是「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四個U的版本有點太過勵志,而我本人是個非常不勵志的人(觀眾笑)。所以我今天想給大家的講的是一個很美很美的愛情故事。

幹,這個音樂可以小聲點嗎?不要也沒有關係。(工作人員關音樂)謝謝,謝謝。因為一邊演講一邊有背景音樂感覺像是個偉人(觀眾笑)。好像是在作那個九把刀的告別式一樣(觀眾笑)。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20519_183734885039796_100002098579014_396883_1484991947_n.jpg  

有些作家有很多才華,我還真不知道一點才華都沒有的作家。但是,對事物獨特而準確的觀察,再用恰當的文字把它表述出來,則又另當別論了。


對於許多作家來說,都存在著一個與他人完全不同的世界。每一個偉大的作家,甚至每一個還可以的作家,都是根據自己的規則來構造世界的。

這些和所謂的風格有點關係,但也不盡然。它像簽名一樣,是一個作家獨特的、不會與他人混淆的東西。它是這個作家的世界,是把一個作家與另一個作家區分開來的東西,與才華無關。這個世界上才華有的是,但一個能持久的作家必須有自己獨到的觀察事物的方法,並能很藝術地對所觀察到的事物加以敍述。

瑞蒙‧卡佛 Raymond Carver 1938-1988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都有習慣的工作方式,有些人直接投入劇本的工作,因為他們覺得如果多想,就會失去直接的動力。我喜歡的工作是編造人物背景,我會幫每個角色寫小傳,大約10-12頁,但最初的時候只打大略的大綱,就是寫下A如何如何?B如何如何?然後在慢慢充實他們,然後或許會想,是不是有必要加上C呢?為什麼不從這裡轉到那裡呢?

如果你一開始就把一整場寫完,或許以後你會對自己說「天啊!我根本不需要這40頁」這會白白浪費了很多創造力。(喬治西頓George Seaton)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陳孟姝 

第一眼看到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 1959-)時,她正和同樣應邀參加上海書展(2011.08.17-23)的心理治療師兼作家伴侶蘇珊•奧巴赫(Susie Orbach)在大廳裡享用完早餐,一身帥氣的運動服,準備去健身房。她身高嬌小卻充滿活力,總是笑臉迎人。

採訪的時間因為某些聯繫上的因素,原本一小時的時間被壓縮到只剩二十分鐘,但我想對她而言應該不是問題。只要曾經看過英國BBC電視台的名人五分鐘訪問,就知道在那麼短的時間,她依然妙語如珠讓人驚嘆連連。上海某位訪問過他的男記者,在微博上甚至表示:「好想變成女生當她的女朋友!」中國讀者也形容她:「氣場強大」,充滿熱情卻又溫雅自得的姿態,男女通殺,不論直的彎的無一倖免。 

 

柳橙是一切的開始 

珍奈•溫特森(Jeanette Winterson)被譽為廿世紀最有才華的英國作家,二十六年前寫下第一本小說《柳橙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便獲得一九八五年的惠特布雷特獎首作獎(First Novel of Whitbread Literary Awards),石黑一雄、伊恩•麥克尤恩、莎娣.史密斯都曾獲得同樣獎項。

隨後改編成的BBC電視劇也獲得英國金像獎(BAFTA)最佳戲劇獎肯定,英國《衛報》票選「死前必讀百大英文小說」本書也毫無疑問列位其中,甚至被選入許多英國學校英國文學A級課程裡的指定讀物。

二十六年的時間對一個作家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馬拉松比賽,目前她著作已有二十二本,已被翻譯成三十六國語言,今年十月英美將同步出版第一本她的自傳《當你可以正常的時候,為什麼要快樂?》(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這個書名是她的養母在她離家時丟出來的一句話。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