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和我日常的交際圈子也基本上沒什麼交集,我也不能只靠我身邊的朋友給我推薦選題,那樣他們的視野、他們積累的資源也不足以支撐我們10年。選題靠的是一個自然的流動。這期書出來了,可能大家看到某篇文章,會想起自己周圍的一個什麼朋友,他自然會給我推薦新的作者、新的選題。如果說只是靠我自己的能力去發現選題,我想一個人的視野總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只是處在這個流動的河裡的一部分。
大家都說《讀庫》用戶體驗做得特別好,很多人網購後會覺得包裝特別專業。這是一種互聯網思維嗎?
都是互相成就,或者說互相倒逼出來的。我覺得也不叫互聯網,那就是你應該給大家提供的服務。或者說當用戶的需求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階段,而你的能力和用戶的需求不匹配,你就要被淘汰,就這麼簡單。賣書、賣化妝品和賣服裝,賣什麼都是一樣的。
新聞類的周刊,它確實會有這個問題。因為公眾了解新聞的時間很有限,除非這個新聞跟他太切身相關了,否則的話他了解一個不同量級的新聞,他會有不同的心理預期,這個小八卦我大約需要3 分鐘就夠了,這個大事件我需要看3個小時,其實新聞媒體在對這個時間的佔有上是有非常激烈的競爭的。但是我覺得對於圖書來說這種競爭關係非常弱,因為書不像新聞是易碎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