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晚上看到一篇很喜歡的文章出自鄧惠文

根據有一期雜誌當中,影帝梁朝偉強調自己是個悲觀的人,他說:『我一直是個很自卑、很害羞的人,所以我才當演員,因為我可以躲在角色後面很安全,否則我就去當主持人了。因為我悲觀,所以我永遠只往自己的缺點方面看,永遠看不到自己好的地方在哪裡。因為悲觀,所以我不怕失敗,反正怎樣做都會失敗,失敗好像是正常的。所以如果我沒有失敗過,下回我可能就會犯錯誤,可是失敗過後我就會記住自己的缺點。如果我曾經做的很好,下回這個優點自然還會存在,不過不要整天記著自己的優點,不然會漸漸的自大和驕傲。』

他的悲觀說,已經跟我們一般講樂觀、悲觀不同了,他帶入了另外一個觀念,就是「我悲觀,但是我接受,因為我習以為常沒關係」所以這種悲觀其實是良性的悲觀。可是一般人的悲觀是說「我做事情一定會失敗,但是我失敗我就會完蛋」其實他是覺得他會完蛋,所以他永遠覺得自己會完蛋。

可是他(梁朝偉)的悲觀是「反正我就是一個很失敗的人,所以我做事情失敗只不過是跟我本來一樣」就像唐老師講的(他其實是在做一個自我防衛,因為自卑就不怕失敗,所以他還是不要失敗,其實他的自卑是用來不要讓他失敗,他只是在做好最壞的打算),他已經把標準降到可以把自己捧住,所以他沒有再掉下去的可能了,這種所謂的悲觀是一個很保護自己的地方。(鄧惠文)

20130328010146522  

寫作上其實也常有人問我,若是很努力寫了卻失敗怎麼辦?他們常躊躇著不知該不該下筆,有時寫了又很懊惱,不寫又很煩躁,結果就卡在那邊,但某種程度上,不管你寫多還是寫少,寫壞還是寫好,只要能夠持續寫下去,分數是會逐見攤平的,不會一本壞了就從此墮入地獄。只要有下一本,你永遠可以為自己扭轉,有時這本那本都有缺點,但反而一路撐下來,成為那個實際累積出作品,能夠站穩的人

因為每個人的觀感跟想法是不同的,喜歡的故事類型也不同,常看到讀者批評或抱怨作者幹嘛寫這寫那,幹嘛這樣那樣,但如果說故事是一張地圖,作家其實是導航者,而不是觀光客,盲目信賴觀光客的意見或是觀光客自以為的旅遊路線其實是很危險的,也很本末倒置,讀者再怎麼樣也不可能比作者更清楚故事應該怎麼走,而一本作品是不是真的為大多數讀者服務,這其實是不一定的,因為到最後我們其實也只能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燃起熱情與愛的那個故事負責而已。

負責到觀光客身上去...很累又永遠不可能討好喔:)

好好掌握你的地圖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