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t-2703704-1.jpg  

 

這本書已經出一陣子,前些日子也紅紅火火燒過一些人的荷包

我猶豫了好久,不知道該不該下手

 

主要的問題是,我愛的芭娜娜始終與最初的翻譯吳繼文糾纏在一起

常覺得好譯者總能譯出原作者的魂魄,但就算是通靈也有教派不同,更別說是譯者了

 

因為吳在我心中印得太深,以至於看陳寶蓮的譯本總有些失落

(BUT陳寶蓮也有譯得讓我覺得好美好棒好強大的小說喔~

我想可能是她的氣味跟那位作家的氣味更契合的關係吧!)

 

這本,照例,陳寶蓮仍然譯得淡淡的

但這本書與其他小說不同,她是一本沒有目的地的書

百篇短短的食記雜文,有的寫店,有的寫人,也有的寫便當家人與晚餐

 

剛開始看時仍然覺得太淡,但漸入佳境

雖然最末的十幾篇有點匆忙,但整體來說,還是一本淡雅的小書

 

吉本芭娜娜的不急哲學與鼓勵嘗試不同文化飲食增添自我的感觸,很有味道

我很喜歡她說「家常菜的厲害,在於它才是塑造這個社會、傳承精心培養的美味,而且是其人死後即消失不見的唯一絕對味道。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一定會吃膩家裡的食物,經常買外面的東西吃,或是放學時在外面解決晚餐,或吃垃圾食物,總要這樣繞過一圈後,才會發現這一點吧。」

 

仔細想想,因為奶奶做的菜始終很可怕(她本人的密技是把所有新鮮的食材料理成超可怕的味道),

所以小時候最愛吃也最念念不忘的,反而是兩位姑姑的手藝,只是他們很少在老家,我也就很少吃。

(那時就開始拼命吃外食了)

 

現在想起來,明明就住在距離海邊只有三公里的地方,明明也會剖蚵,也會挑撿燒酒螺

卻從來不吃海鮮的我,在家人眼中也是非常頭痛的存在呢

 

離開老家十多年後,搬到了板橋,

在一家凌晨營業的清粥小菜店又吃到相同的味道(比較接近姑姑的味道)

 

突然就一陣感動湧上來

 

不管人們的關係是聚是散,藏在記憶中的味道卻不會被抹滅

我覺得能夠記住那些味道的自己,某種程度上說來,是非常幸福的:)

 

 

 

PS:這本書當中,最感動我也最溫暖我的,要屬56這篇喔,手邊有書的可以翻翻看

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有一塊角落需要被釋放,這也許就是我們為何讀,為何寫的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