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些看了喜歡的句子,備份用,出處都有附上喔

----------------------------------------------------------------

專業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你只要願意去花時間學就能成為專業。也許你沒法馬上在該領域四通發達文武全才,但「解決眼下問題」是絕對沒問題的,只要想要去做一定能做到
這半年來不管是設計公司宣傳海報、宣傳簡報、設計網站架構、架設公司內部網路硬碟、改裝水管管線、還是直接剪電線改裝儀器設備電壓,通通自己來


想要辦成一件事,你不能把希望全部寄託在他人身上


或者說,不該一廂情願的認為「我相信你會把事情做好,所以你就會把事情做好把責任擔好」因為在你放心的把事情交給他人「然後不聞不問」時,有八成機率事情會搞砸
的確,要達成一件事情並不是說你得一個人做所有的事,現實來說這太沒效益。但在委託他人做事,或「這件事本來就是他職責所在」時,你該做的是「隨時掌握情報和現況」

出處請按我

----------------------------------------------------------------

喜歡陳嫦芬這一段: 當正視人類四百年進化史,就能驚覺發現從蠻荒時期,島我們教科書上所認識的神權主義、民族主義、法西斯主義、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以至於民主法治、國際人權、生命權、動物權,都是不同階段人類因各自利益考量,所創造及隔絕自己的結果。<<<很棒
但是影片看的過程中我只覺得演得太假太煽情了完全進不了狀況XD

----------------------------------------------------------------

不過,直到第二個鐘頭我才察覺一種寧靜、毫無抗拒的變化開始在我心裡產生,我的疑問,那些在火車上精心準備的問題,一個接一個慢慢放下了,現在似乎要不要提問都顯得不重要了,而那些一直以來糾纏我的疑惑能不能解決也顯得無關緊要,我只知道一條寂靜的大河穿流過我身邊,一種巨大的平靜穿透著我抵達生命深處,我那飽受思想折磨的腦子現在終於可以稍稍歇息,我經常在心裡質問自己的那些問題,現在看來顯得多麼微不足道啊!而那些逝去的日子裡所獲得的成長又是多麼稀微!突然間,我看清了一件事:頭腦為自己創造了種種問題,然後又拚命想要去解答。對於像我這樣一向崇尚知性、智力為最高價值的人來說,這領悟實在很新奇。


......在接下來的階段中,我已經能夠和心智脫離開來,意識到那只是思想,一個直覺的聲音告訴我:那不過是一種工具罷了。我正用一種詭異的超脫心態注視著那些思想念頭。到目前為止被證實只能讓一個人夜郎自大的心智思考能力,現在成了我亟欲逃避的東西,因為我在震驚之中看得一清二楚:一直以來我都是它的俘虜,只是自己不自知而已。
 

出處>印度,尋秘之旅 備份連結

----------------------------------------------------------------

每個人都各自擁抱著自己的黑暗

瞿欣怡專欄/女明星的化妝包

----------------------------------------------------------------

不懂珍惜的人總是覺得缺乏,不能同理的人總是感到寂寞。得與失都是相對的。( 胡至宜)

----------------------------------------------------------------

就比如說,當我們在設計準備投放到 Facebook 上的廣告,以爭取到更多的司機前來合作的時候,我們不斷地去測試各種標題方案,不同樣式的標題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我們要從中找出哪個方案最能夠捕捉到使用者的注意力。每一個方案其實都很好地表達了 Uber 的理念,但都是從某一個角度切入,強調了品牌和服務的某一面……


這樣的測試會起到兩個作用。首先,它將我們的設計效果最大化。如果我們僅僅是把我們想當然覺得最好的解決方案推出來,我們很有可能錯過那個最貼合市場心理需求的方案;如果我們拿出來好幾個,我們就有更大的可能性來取悅客戶;


其次,它能幫助我們成長。在不同的媒介,面向不同的客戶,哪些方案起作用,哪些沒有,這些都會一點一滴地匯聚起來,成為非常寶貴的知識庫。我們將這些學習到的東西帶到了未來更多的計畫中,並且在下一次能夠帶來更加多元化,更加富有想法的「候選方案」。

Uber 設計總監分享 Uber 成長團隊背後的故事

----------------------------------------------------------------

創業最有趣的是第一年,一群夥伴一起實現夢想,做出心目中最棒的產品,跟客戶、夥伴談合作,見創投,幾乎什麼事都很新鮮。

到了第二年,刺激感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殘酷的現實。做了五個產品都沒有 Product-Market Fit,共同創辦人經常為路線吵得面紅耳赤,受不了壓力的夥伴退出,失去耐心的股東開始變臉,沒有創投願意投資,身邊親朋好友都勸你放棄,甚至連身體健康都出現問題。

這是創業必經的死亡之谷,對你身心靈最嚴峻的考驗,多數團隊會在這裡彈盡援絕、分崩離析,只有真有決心的少數人才能撐過,找到之後的康莊大道。

如何熬過創業最痛苦的 ─ 第二年 / 林之晨

----------------------------------------------------------------

【我們是不是太常忘記,台灣其實是一座島?】

花蓮有位年逾花甲的蘇教授,帶領一群年輕人當海洋背包客,計畫「DIY帆遊世界」,還拍成一部紀錄片《 夢想海洋 》;是好傻好天真,還是這本來就該是島民的日常?台灣人的血液還流淌先民渡海冒險的精神嗎?

「為什麼要問我們,為什麼親近海洋?為什麼去划船?你問高山民族,為什麼爬樹,為什麼要走山路,不是很奇怪嗎?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島,走進海裡很正常,為什麼會變成問題?」

我們是不是太常忘記台灣是一座島?總被大陸思惟侷限,恐懼未來無路可走,卻忽略轉身便是一整片海闊天空。孩子會回答考卷上季風跟洋流的填充題,但到了海邊卻沒有實際知識和技能保護自己。政府和學校過去推行的都是「恐水教育」,因為不知如何管理又怕出事,乾脆立個牌子全面禁止,堆滿消波塊讓島民與海洋越來越疏離...

----------------------------------------------------------------


Facebook 產品總監:放棄做網站吧,「網路平台化」才是未來!

對於平台化出現以及流行的原因,Jon 認為主要在於智慧手機的普及。就像我們在 1980 年從大型機過渡到 PC,再從 PC 過渡到筆記本,再過渡到現在的行動設備。並且對於全世界多數人而言,智慧手機是他們的第一台上網的設備。

對於行動網路現在有兩種主流平台,Android 和 iOS。它們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態系統,Jon 認為大家應該通力合作。「有趣的是蘋果堅信行動平台上,原生體驗比網頁體驗更好,這也是 App 產業能夠如此火熱的原因。」

使用者手機安裝很多 App,但最常用的就只有 7 個

這是 Jon 在訪談中透露的規律總結。「這真是個神奇的數字。你會花費大量時間在這 7 個 App 上。每個人的這 7 個 App 都不一樣。全球來看,Facebook 很大程度上存在於這 7 個之中。其中還包括 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 等等。」所以當一家公司打算開發一款 App,所要考慮的核心問題就是如何讓自己成為 7 個 App 的其中之一。App 商店據統計有數百萬的 App,但用戶只會常用其中的 7 個。Jon 認為,這也是平台化成為必然趨勢的原因之一,畢竟如果把自己的服務和產品搬到 Facebook 平台,接觸到用戶的機會大很多。

「當我們深入研究 Android 和 iOS 的肌理,我們發現其中已經有很多既定的設計原則。比如 Android,當用戶按下按鈕,按鈕會彈起,而不是凹陷下去。這就是系統內既定的設計原則。」在手機平台,很多都超出了設計師的控制。這有好處,設計師要做的選擇更少,只需要根據平台既定的標準來設計。Jon 在設計領域有十多年的經驗,他回想起 2000 年 Myspace 時代,表示設計工作發生很大的改變。「當時我們設計產品時,都要瘋了,嘗試各種各樣的方法,做許許多多的決策,並且其中許多都是最終得捨棄的無用。到了行動網路,我們考慮的更多的是,標準是什麼,然後盡量保證使用者體驗的一致性。」

平台產品設計更考慮「實用性」

「產品其實是很功利的,我們設計產品的目的是幫助用戶解決生活中的某個問題,對於設計師而言,最重要的是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你可以在視覺上採用不同的方法,但是如果你的設計沒有解決問題,你就只能說是藝術創造。」

對於當前網路產品簡潔還是臃腫,Jon 更崇尚簡潔,因為產品的意義在於解決問題,而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如果不能解決問題,而只純粹的好看,那就不是商業而是藝術。

「藝術設計當然有空間,但是相比於可大規模推廣的產品設計,當然還是有所差別。」

「平台化網路服務」才是未來

----------------------------------------------------------------

可能身體在行善,心中卻懷著惡念,這樣其實是在造惡。西藏諺語也說:一個帶著惡念持誦六字大明咒的人,不如一個帶著善心唱歌的人。

——大寶法王噶瑪巴《觀音菩薩修持法門》節錄

----------------------------------------------------------------

繪畫的傾向是自己需要,是一種本身的需要,內心的需要。
 
我說你們不是技巧的問題,不想講。你們的問題是觀察的問題,怎麼去看的問題。怎麼把自己的感情同看到的東西連到手上表現出來,這點最重要。這並不是畫的問題,而是觀察的問題。
 
因為觀察正確,就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觀察辦法,每個人的作風就不一樣。假如每個人的觀察都是清一色的,畫出來的就都是一個樣,像是從一個模子裡出來的。你看,一個媽媽生八個孩子,八個孩子脾氣都不一樣。為什麼你們畫畫都是一樣的,這個沒道理!

畫畫,不過就是表現自己。你們受的教育恰恰相反,不要表現自己。現在我就是想把你們每個人的個性拉出來,有個出口。最重要的是堅持你自己,為自己畫畫。

什麼叫新?新, 根本不是那種表面效果的新。還是觀察深刻之後, 才把你引到新的道路上去。觀察總是照老辦法,那樣的新也不見得就是好。所以我主張,繪畫對於一個人要誠懇、忠厚。畫家本身要有一個忠實、誠懇的性格,假如對自己說謊,騙自己,是不能做一個畫家的。所以繪畫的問題,也是一個道德觀念的問題。不要騙人家,不要硬求新,要經常考慮自己的畫要實在,要有深厚、永久的性格。

有很多顏色,你要自己去發現
 
畫畫不要自己限制自己,不要說這裡應該是什麼顏色。你看人體本身有很多很多顏色,要你自己去發現。不要自己有個成見地去畫,不要先有個主張。
 
我覺得每個顏色都很好看。從前印象派不用黑的顏色,現在根本沒有這個觀點,黑的顏色用得很多。顏色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問題是你怎樣處理。以前中國講:“黃配紫,一灘屎”,其實黃配紫很好看。以前還講,畫竹子不能打叉,其實這個也沒有一定的道理,還要看你怎麼處理。

趙無極:繪畫是一生的事情,像做和尚一樣

----------------------------------------------------------------

台灣電商業者,18年在網路世界做生意的10點超真實告白

1. 初期不要自己做購物網站
自己架購物網站的成本太高,不如靠行到PCHOME、YAHOO、團購網等大流量的地方上架,如果產品與服務能被認同,待現流變大之後再來考慮。
 
2. 經營粉絲團的迷思
一昧追求粉絲數是沒有意義的,粉絲數字再大,但每次po文都很少人按讚,那表示那些粉絲只是數字,而不是真正潛在消費者,況且粉絲團的訂單直接轉換率通常不高,不如好好經營靠行後的會員電子報。
 
3. 鎖定產品領域
比方說單車、水族、汽車用品等回購率較高的產品線,服裝流行類則不建議新手切入,因為光是攝影、文宣、上架的工作量就很大,還有包裝寄送退換貨等,另外還有尺寸、顏色等庫存成本,資金不足很容易出問題。
 
4.會賺錢不一定是特殊商品
特殊商品雖然可能毛利高,但接受度可能會太低,而特殊商品若是自行研發生產,想要透過網路自行銷售的失敗機率幾乎達到99%,沒有品牌或行銷資源,最好還是從大網站裡賣比較好,想要搞產品說明會、社群行銷等,小心燒光你的資本。
 
5. 不要盲從參加創業聚會
成功者放屁都是學問,失敗者學問都被當放屁,會成功的因素很複雜,但天時、地利、人和是一定的,不同領導者就會產生不一樣的結果,所以不必追隨那些成功者的腳步,成功的背後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力量在支撐(比方說家產)。失敗者反而是你更應該關注的對象。
 
6. 專注在服務差異化
很多人都在賣一樣或是類似的東西,即使同質性很高,但是有人賺也有人賠,其中最大的差別是服務。把服務做好一點,試著「主動」跟客戶建立長期關係,久了生意就會慢慢打開,口碑行銷對小公司的生存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以為東西上線了,客人就會自動上門來。
 
7. 成立主動行銷部門
等客人不如主動出擊,無論是電話還是email,或是登門拜訪,都是最好的銷售方式。現在大家什麼東西沒有?主動行銷才能有效傳遞價值而非只是產品價格。
 
8. 虛實整合
能開個小店面就開個小店面,只想要躲在電腦或是小倉房裡是比較不利的,有個乾淨整潔的小店面,讓要自取的客戶有地方坐,也可以倒一杯茶給客戶,跟客戶建立交情。但不建議就在自家客廳,還有家人走來走去,簡單的小店面,絕對是邁向專業的第一步。
 
9. 自行經營FB粉絲團或社團
試著為自己的粉絲團做清楚定位,不要假借他人之手操作,否則該修的學分修不到,畢竟行銷永遠不可能花錢了事。記得一直po促銷或是商品訊息,是不會有人喜歡看的,最好鎖定產品相關的議題與範圍,定期定量提供資訊,設定幾個不同類型的主題,一邊做一邊觀察客戶的點閱情況,慢慢修正自己的貼文路線,持續花點錢招攬粉絲是必要的,適應臉書的遊戲規則,才有可能逐步擴展你的知名度。
 
10. 你需要的是「通路」夥伴
外頭一堆行銷品牌公關媒體廣告等小公司,創業前期最好對這些公司敬而遠之,他們只會快速燒光你的預算,但對你的銷售絕對不會有等比貢獻,你應該更專注於能擴展你銷售通路的夥伴,透過搭售等方式,以實際增加你的客戶名單或是銷量的目標為先。有用心自行經營品牌、通路與服務的公司,行銷就不用花太多的錢,省下的,將是你的毛利。
心得太多,就先簡單分享到這裡,提供給大家做個參考。 
 

----------------------------------------------------------------

常常畫的時候,因為順序或乾濕度的問題,還有配色的思考,導致某一塊區域不斷修改多次。這張照片除了遇到上述問題,另外,撕下膠袋時也脫膠了。

1. 要有相信自己能把作品畫好的信心。
2. 假設把作品留在這樣的狀態,不也很棒?
3. 某個朋友曾提到:「完美必須是一種停留在某個高點的狀態,它不能改變,一旦改變就不完美。」而與其停留在完美狀態,我寧可在多種不同的80%狀態跳躍,選擇和改變著。

by 黃柏勳 2014/05/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