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不得不聽 (7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May 03 Thu 2012 02:39
  • 啟程

P1030796  

 「如果生活和你想像的不 一樣,希望你能有勇氣,重新啟程。」

                                            --史考特‧費茲傑羅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ps:照片是早上拍的羅馬街景~

地點是我們旅館附近的街道~樹蔭好美~~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所期盼的事都不會以邏輯的形式表現出來。你只能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這可能有點令人害怕。

旅途中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就像黑夜一般,但任何探索都是信仰的實踐……將自己完全交給黑夜。(安妮寶貝)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019-2  

任何生物都不可能靜止不動,不是往前就是退後。人生只有不斷成長才會有趣;或者,換種方式來說,只有對事物感興趣才能讓我們成長。--<不要和鯊魚接吻,但要和勇敢一起睡覺>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Mar 09 Fri 2012 12:06
  • .

8d99bdb8d2471f267362fc151e341c73bd310b30  

生命是由時間所累積的記憶,記憶所產生的經驗,經驗所組成的情緒所構成,這些都是生命中的老師,而他們會在你我某個年齡段時突然讓我們對自己生命的價值發問,在我們心中會被迫亳無掩飾的必須回答,因為這就是對自己生命的一種負責。 --朱德庸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umblr_ly25hnbGpB1qkrx6po1_500  


一些問題沒有想通,需要繼續想,直到想清楚,形成結實骨架可以支撐餘生。即便是深入骨骼的替換,也只是在一種寂靜中發生。一種貌似無知無識的遷移、泅渡、爭取、生髮。「 時間是不移動的,我們只是在隧道中穿行。」



身心平穩安定,即可啟程。獨行亦可,有伴侶是賜予。自身安好,怎樣都行。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詩是在郭敬明的微博上看到,作者未知:)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umblr_lutttf57Zw1qbjy8co1_500.png

 

每個人出生的地方是永遠的第一故鄉,但是尋找真正適合自已的第二故鄉,則是這輩子有趣的任務,每個人不都活在這個世界上,找尋『我是誰』的答案嗎? 在世界上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為自己打造一個適合的小角落,雖然微不足道,改變不了世道,也創造不了人類歷史,但是能夠活在自己小小的幸福當中,我覺得是個很棒的主意啊!(褚士瑩)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05 Sun 2012 23:03
  • 到站

6709198397_c9661eb8fe_o.jpg  

當你知道死亡是一個一定會到達的站台時,你在走向這個站台的過程中就會珍惜。你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因為失戀就想死,因為被侮辱了就想死。你會珍惜當下的每一刻,因為每一刻都是完全不可能重複的。

我們的腳步不會趟過同一條河流,我們不會再營造出同一個場景,就算你刻意營造,也不是這個時間,不是這個天氣,不是這個心情。一切都是不可重複的。所以,當我了解了死,我更珍惜生。於是不再逃避,坦然地向前走。(陳坤)


超棒的兩篇心得:D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66674/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264452/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n beret snow arch triumph paris HR.jpg  

不是三個、七個或十個,而是「好多個不可思議」。看不見終點的朦朧感就是學習的本質,學會乍看之下毫無用處的知識,發現自己「不知道」的新領域。

所謂的學習,就是沒有終點,亦不容畫地自限。

 

--日本兒童文學評論家兼作家 彥田中 (從書店窗口看京都|惠文社)

 

照片是yanidel 的:D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22 Sun 2012 10:32
  • 旅行

tumblr_ly5rzhRbJS1qia4gzo3_r1_1280.jpg  

我常在尋找自己,藉著旅行尋找自己好像是最快的方法,但是旅行總是要花錢,突然有天我產生了一個想法:打開家裡的大門,就可以開始旅行了!我馬上試著實現這個想法,打開大門走出去,沿著路上的指標一直走下去。

瑞士有一條路與西班牙的路連接,在那條路上幾乎只有我一個人走著,雖然我仍然沒找到真實的自我,但是走在那裏我覺得很幸福。一路上錄下草蟲吱吱的叫聲和我自己所發出的腳步聲,然後重新編曲存在手機裡,這是屬於我一個人的音樂。

--寫給任何時刻決定出發的你|朴惠英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好的藝術家,根本就不應該試圖影響別人,更不應該期待別人會有自己所預設的回應,一個好的藝術家只是被這個世界所影響,然後真誠的去陳述世界對他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僅此而已。

    --扎西拉姆. 多多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看到這支影片,是去年朋友介紹給我的。

那時朋友正展開百日TED計畫,陸續介紹了好幾則演講,

除了我最愛的伊莉莎白吉伯特以及前面介紹過的幾篇之外,這一篇,算是帶給我很大影響的一篇。

後來也讓我更深入去挖關於失敗與恐懼背後的成因跟細節

也因此,突破了自己一些障礙&心結

 

也所以,隔了大半年後回來重看,仍然覺得收獲很多。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 Jan 09 Mon 2012 02:08
  • 基礎

未命名-1.png  

今天的基礎就是昨天練習的結果。(陳惟)

超簡單但超有力的一句話,學到了XD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04 Wed 2012 06:05

tumblr_lv2qj9D1E11r3aazfo1_500.jpg  

今天如果沒有變成昨日,所謂的明天也不會來臨。

不要妒忌並感覺好像輸了給那隨意想像的另外一種人生,那樣的人生其實不存在。

人生只能活一次,為何對自己選擇的生活沒有信心?

              --唯川惠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E COMING OF WISDOM WITH TIME  ──── Yeats

      隨時間而來的智慧

      Though leaves are many, the root is one

      雖然枝葉很多,根卻只有唯一

      Through all the lying days of my youth

      穿過青春所有虛假的日子

      I swayed my leaves and flowers in the sun

      我在陽光下抖落我的枝葉和花朵

      Now I may wither into the truth

      現在 我可以枯萎而進入真理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Dec 14 Wed 2011 17:06
  • 改變

每當有人提到「改變」,我們就會有一點情緒反應浮現。可能是害怕或恐懼,也可能是焦慮,也許人們害怕改變,是因為害怕一部分的我們也會隨之逝去?
也許是因為--我們最先想到的總是我們將會被迫放棄什麼,而不是將會有什麼收穫(你怎麼設計幾年後的不一樣)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9604675362651250.jpg  

文|胡晴舫

 

所有偉大的藝術都在政權框架之外發生,甚至,根本在主流圈子的品味之外。傅柯曾說,他喜愛的小說很少寫進法國文學史。

二億《夢想家》爭議,讓藝文界團結連署,一舉澆滅政府的文化煙火,可喜可賀。同時,暴露出文創在台灣以最快速度淪落成某種專門承包政府文化工程的產業,再度引起政府如何補助藝文界的討論。

藝術永遠站在權力的對立面,藝術家期待政府補助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通常只有政治極權社會(尤其廿世紀出現的共產國家)最喜歡文化部,高舉文化大旗,灌輸意識形態,修剪文化歧見,讓藝術失去思想的殺傷力,用國家名義豢養特定的文化團體、藝術家、作家,誰不聽話就餓死他,打入大牢。

所有社會自由的根源皆來自文化的想像力。由政府以及特定圈子拿國家資源扶植他們個人認可的文化對象,為什麼要給任何人這麼大的權力?

美國六○年代討論政府為何需要補助藝術,包墨爾(Baumol)與包溫(Bowen)兩名學者當時提出「成本病」(Cost Disease),因為表演藝術缺乏經濟生產力增長,「在表演藝術世界裡,危機顯然是一種生活方式」。然而,隨著數位技術發達,城市人口根基拓寬,表演藝術的成本與利潤出現了變化,譬如電影製作成本明顯降低很多,機動性強的小劇場與小樂團,更容易在城市角落尋獲自己的觀眾。

即使在台灣藝文界最羨慕的法國,文化補助仍常引爭議,預算掐在文化官僚手上,最後變成依賴關係網路、利用遊說影響分配,往往只有名氣大的計畫或團體才能得到資源。尤其法國迄今文化階級觀念深重,巴黎長期獨占最大文化預算,遭外省詬病已久,遑論少數族群。

諷刺的是,當代法國最具影響力的兩項藝術成就,印象派繪畫以及新浪潮電影,都在主流系統之外自行發芽繁茂。十九世紀末印象派誕生時,依賴私人收藏家買畫,備受學院派嘲弄漠視,迄今也還被塞在奧塞美術館三樓的畸零空間,而非掛在宏偉大廳。新浪潮電影也是靠一群體制外的年輕人,獨立金主贊助,預算極低,發展出一片欣欣向榮的作者電影潮。九○年代法國採保護政策,結果電影工業反倒一蹶不振,黃金時期宣告結束。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3088P28T3D3464475F326DT20111030232901.jpg    

新浪娛樂訊1029日,台灣著名製片人,電影學者焦雄屏,以「新人電影節」嘉賓身份來到北京,對話新浪娛樂。

(文:王玉年)
 

焦雄屏顯得有些疲憊,她剛剛結束第一屆塔什乾電影節的評委工作,連夜趕到北京,參加「新人電影節」舉辦的楊德昌電影展。作為台灣電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焦雄屏親歷了「台灣電影宣言」的起草,見證了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等傑出華語電影人的成長。

她帶著侯孝賢一起參加影展,打天下,在積極的運作下,才華橫溢的侯孝賢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極大程度的認可。而焦雄屏主編的《電影館》系列叢書,成為了不少電影青年的啟蒙書籍。

除此之外,在《十七歲的單車》《藍色大門》《聽說》《白銀帝國》《觀音山》等華語電影中,焦雄屏作為幕後推手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118月,台灣網絡作家九把刀的導演處女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橫空出世,僅在台北地區,累計票房就達到了1.77億新台幣(約合3700萬人民幣) ,全台灣票房累計約超4億。對於這部電影的成功,焦雄屏有何高見?而對於魏德聖嘔心瀝血三年拍攝,最終反響兩級的《賽德克・巴萊》,焦雄屏又有著什麼樣的態度?

最近幾年台灣連續出現高票房的本土電影,這背後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內地電影與台灣電影的交流為何障礙重重?華語電影市場加速擴張,而電影創作卻越來越趨於模式化,缺乏創意,為何會造成這種亂象?面對好萊塢的強勢入侵,中國電影應該做些什麼?最近幾年華語片在海外的表現到底怎樣?對於這些問題,焦雄屏都有著獨到的真知灼見。

談到現在的華語電影,焦雄屏的經歷頗為讓人回味,那時候她與侯孝賢、楊德昌去國際影展,大家每天在探討的都是關於電影藝術,世界經濟,文化發展這樣的大話題,而現在的電影人動不動就是票房、營銷、植入……我問她現在還有沒有大師,她說,「在現在這麼一個『變形蟲』的時代,什麼東西都在蠕動跟變形當中,大家都還在找生存的規律,還談不上創作的精確度,能有創作就不錯了。」換而言之,現在談有沒有大師,有點不切實際。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_1b.jpg

重慶大廈──窮國的全球化中心:專訪麥高登教授 

 

麥高登 Gordon Mathews:康奈爾大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曾撰寫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How Japanese and Americans Make Sense of Their WorldsThe Generation Gap and Its Implications: Young Employees in the Japanese Corporate World TodayGlobal Culture/Individual IdentityConsuming Hong Kong (HB)等。

研究課題主要為全球化,文化與身份認同及個人生活意義,關注的地區為日本、香港和美國。麥高登於2006年開始對重慶大廈進行了四年研究工作,最近將成果出版,獲《華爾街日報》及《經濟學人》推介,重慶大厦再度引起國際注視。

全球化是近十年在媒體及學術界的流行用語,大家一想到全球化,便會想起坐頭等飛機,每星期遊走香港倫敦紐約金融區內,西裝筆挺的精英,或是穿梭全球大城市的時尚年青IT人,跨國大企業間每秒鐘龐大資本流動。至於談論全球化最佳作品,自然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大作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全球化彷彿只存在於先進工業國,也只發生在高端行業,如金融及資訊科技人身上,更不會與人類學研究有任何瓜葛。

 

大家有否想到在西非、中非及南亞等貧窮國家,也捲入了全球化浪潮。在香港肯雅航空櫃枱前推着小山般行李的非洲人,與金融精英一樣都在參與全球化經濟。而這個低檔窮國全球化的中心城區,就位於一般香港人心目中龍蛇混雜,不敢走近的尖沙咀重慶大厦。非洲撒哈拉地區人民八成使用中國製造的廉價手機,便是來自蝸居在重慶大厦內的非洲及印度商人。

走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當你跟本地人聊起香港,他們對維多利亞港、山頂、迪士尼,聞所未聞;然而,他們會抽着你的衣角,雙眼放光地向你述說一個意想不到的名字,重慶大廈──一個港人除了吃咖哩和買香料外,鮮有涉獵的老地方,原來是低檔窮國全球化的中心城區。

這個「早非吾土」的地域,在想像中總是黑漆漆的、洋溢著異國的獨特氣味;龍蛇混雜,令人望而生畏。然而這幢老舊昏暗的大廈,卻是發展中國家人民尋夢的聖地;這個十七層高的空間把中東人、印度人、非洲人和各式人種都連接起來,構成一幅融合各個民族的流動浮世繪。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