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設計在上星期第一篇文章裡提到「資訊爆炸」已經不是待被改善的問題,而是一種既成事實,還說了一句非常精闢的話,他說:

 

一個人面對資訊爆炸的直覺是「想辦法跟上它」與「想辦法掌握所有資訊」,但其實我們早已不可能跟上資訊出現的速度(即便只關注一個很小的領域),更不大可能掌握所有資訊;因此,這種直覺性的資訊接收策略必須要重新被改造

 

 

#本期文字部份比較省略,內容有些小細節跟舉例跟實際講的不一樣(錄音過程中放飛自我了)所以本文可以當大綱看:D 

 

有時間的可以當廣播聽,沒時間就簡略看一下文字版就好

 

我資訊焦慮的程度其實挺嚴重的,尤其前段時間收集了一大堆可以抓圖跟線上筆記還有心智圖啥的之後就整個處於大爆炸狀態,抓了很多圖,也為未來的自己準備了很多東西

 

剛開始覺得寫小說是一件認真的事情我得做好它,那時寫小說時會用到一些資料,而網路上的資料大多比較零碎沒有系統性,所以在前輩的影響下開始買資料書,接著就開啟了買買買模式,這個模式一路延伸到我接觸手作上頭,只要是相關器材跟材料一定都是買買買,然後房間就各種土石流,根本看不到地板

 

但這些東西有完全派上用場嗎?沒有

 

在關注並且消費的時候我們其實只是為了降低自己的焦慮所以拼命追趕而已,實際上能用到的部份不僅很少,還很容易把我們卡進更焦慮的狀態裡動彈不得

 

可能性設計的建議是:事前慎選自己關注的主題、接收資訊的渠道及其使用方式,將「消化的資訊最大化」而非「接收的資訊最大化」。

 

我比較想提供大家一個簡單逆推的作法,就是你先確定你想做到那個程度?然後往回推自己可能會遇到卡些關卡?那些關卡會需要什麼?

 

像魚骨圖一樣往回推或是用心智圖去延伸都可以

多餘的資訊其實只會讓人分心&無法集中精神做好手上的事情,反而會因為很想一次就做好或是一次就弄得很完整而導致嚴重拖延與逃避,這個我想大家應該都很有經驗了

 

資料跟材料就像: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 我恨君生早,這兩句唐代歌謠一樣,在錯誤的時間遇到對的人也白搭,面對資料與資訊也是這樣,只有在最恰當的時候相遇,才能夠派上用場

 

 

PDZ:CATALOG|設計出能有效消化的資訊接收策略 by Wade Jin(可能性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