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一口氣看了兩部紀錄片,一部是昨天在FB跟噗浪都提過的《安妮萊柏維茲的浮華視界》

她是1949年出生的,最初是為了想當美術老師所以要先成為藝術家而去讀美術科系,後來誤打誤撞學了攝影,那個社團很有趣,每天早上要他們上街去拍照,下午回來暗房把照片洗出來,晚上大家再一起討論,後來她被朋友拖去滾石雜誌見美編(提著一大袋照片),就這樣踏上攝影師之路。

她在滾石雜誌拍了十年,陪著約翰藍儂與搖滾歌手們四處跑跳,也經歷過巡迴演唱之旅,在那個毒品隨手可得的年代,她也曾經染上毒癮,在約翰藍儂遇到意外的幾個小時前,她拍下了那張轟動世界的照片,對她而言拍照是一種與生活密不可分的事,就跟呼吸吃飯喝水一樣正常,她總是靜靜地融入背景,直到她拿著相機隨處走隨處拍也不再被人注意,所以,她總拍下很多連明星或當事人都未曾察覺的畫面

annie-leibovitz-john-lennon-and-yoko-ono-1344804564_b  

後來,她接觸到一個很特別的編輯,遇到了一個對她而言算蠻大的挫敗,進而挑戰到她對作品的認知與表現手法,是因為這樣,最後她離開滾石雜誌,走向了浮華世界,後來又陸陸續續為了VOGUE等時尚雜誌而拍攝,瘋狂的六零年代,自由奔放與逐漸演化的名人風尚,就連安妮本人都自嘲著說她的攝影生涯與名人根本就分不開,除了滾石雜誌最早期的那些名人之外,與安妮緊密相連的名人還有一個,那就是蘇珊桑塔格,桑塔格之死對安妮其實造成蠻大的衝擊,兩人前去塞拉耶佛所經歷的一切與拍下的照片,都影響了安妮。

這部紀錄片我非常喜歡,最愛的大概是那些經過剪輯的片段一次又一次的帶出某些時代與安妮自身對於創作的想法轉變,她說很多好作品其實都是出自於一個很蠢的念頭,也說到當她提出五百張照片,那個影響她甚遠的編輯居然只挑了五張,身為一個創作者,能不能回頭去看懂,這五百張照片之中的那五張,究竟有「什麼」會讓人選上? 只要能看懂,就會獲益無窮,提到她開始改變的那張照片居然是幫生活類的雜誌而拍,為雜誌拍一系列詩人照片時,她讓那個專寫死亡詩的詩人脫下上衣,露出他年邁而有些鬆垮的肌膚,無所遁形的斑點與瑕疵,像是一種死亡的隱喻,也是因為這些那些,她在影像創作上的「聲音」開始不同。

 

 

 

 

 

 

 

 

 

後來又看了《時尚教主─黛安娜佛里蘭》(中文版封面太醜了請恕我放其他語言版本的封面orz)

出生於1903年的黛安娜,從一開始就生長在不太一樣的家庭裡,父母對於讓孩子增廣見聞下了不少苦工,除了很多傳奇的芭蕾舞表演之外,她甚至看過國王的登基典禮,也去過很多地方,很早就結婚,和香奈兒相識,開過內衣店,做過很多現在的人無法想像的事情,

影片是從剪接過去節目訪談的對話開始的,加入了一些評論家,作家,她的一雙兒子與一些曾經共事過的人的談話,這部紀錄片對我來說意義格外深遠,如果說安妮那部記錄片是把60年代以後的事情補足,這一部真正補足的,便是20年代到60年代之間的事,導演也把很多當時的記錄片與影片剪進去了,那些在台灣很難看見的影片與照片,就這樣悄悄被收在一部紀錄片裡

人生中兩度離開美麗的巴黎,對於黛安娜來說都是個衝擊,第一次是遊牧民族般的父母終於在美國定下來,原本黛安娜打算去闖蕩世界,但是卻被父母塞進了學校,而且那學校甚至是看在父母的面子上才收下她,她不肯棄法語學英文,後來又輾轉去了俄羅斯學校,因為可以不停跳舞,所以她愛死了那個學校,後來結識了佛里蘭先生,踏進了婚姻,他們選擇去定居當時最繁華的地方也是世界中心的英國(也是因為離法國近)後來又去法國住了一陣子,直至戰爭即將爆發,才又回到美國。也是因為這樣,她被哈潑雜誌的老闆發現,一開始讓她寫專欄,戰後就讓她成為了第一個時尚編輯。

至於後來怎麼把BAZAAR打起來,又被VOGUE挖角,甚至豪奢又惡魔的主導一切,到最後被fire,又去當了當代藝術館的館長,搞了一堆大展覽,讓人趨之若鶩,她的一生像是一場最有趣的演出,華麗得閃閃發亮,但也讓人頗有壓力,在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之前,1957年由奧黛麗赫本主演的甜姐兒,就已經是以時尚教主/惡魔 黛安娜佛里蘭作為藍本的

這部紀錄片裡很多想都沒想過的影像就這樣輕易的在面前閃過,老片,老記錄片,耳熟能詳的老歌,就這樣從螢幕裡繞進心裡,真的非常過癮阿,裡面有段話我印象非常深刻,黛安娜的兒子在紀錄片中提及,當黛安娜的兒子其實壓力很大,除了母親原本工作就很忙之外,她對孩子的要求常常都是要不就第一名要不就最後一名,沒有中間模稜兩可的部分,兩個兒子看著鏡頭,同時搖了搖頭說,這對一個孩子來說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讓我忍不住笑了出來XD

片末比較特別的是,也許是因為黛安娜已過世了十幾年,早年錄下的影片與訪談內容與現實中史料中對照也有一點點出入(例如她說林白挑戰從美國飛到巴黎時有從他們空中飛過,但其實航線根本搭不上之類的XD),學者在片末說,也許幻想也是黛安娜佛里蘭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卻也讓人覺得,添加一點幻想豐富自己的人生,也沒什麼不好,畢竟她真的將自己的人生過得非常精彩阿:D

(上面這張照片很特別,是1966年,黛安娜讓整團人飛去日本呆了好幾個星期,所拍下的攝影特集,比歐美模特兒更高的這個男生,是當時的相撲選手喔)

紀錄片裡面,黛安娜的某些想法與大陸舞者金星很像,大抵是因為他們都認為人生或是舞台是一種表演,追求自然就是無聊,女人愛美化妝理所當然,不把自己每一個細節打點好粉墨登場,生活怎麼會有趣,對於時尚雜誌的看法也很精闢,其中一段說到人們其實不需要那麼平易近人的東西,他們需要的其實是另一種憧憬中的生活,而雜誌就是要把那些東西端到他們面前,也提到名人永遠是主流,人們永遠想要追著名人跑,模仿他們,學習他們,藉以讓自己的人生變得閃閃發亮

這兩部紀錄片,與安娜溫圖,拉格菲的記錄片裡面所提到的東西像是一種呼應,很多部份都讓我覺得非常的有趣,而且看得非常過癮啊,有趣的紀錄片總是濃縮著許許多多關於時代與強人的生活哲學,每次看總是覺得收穫很多呢,喜歡創作或是喜歡時尚背後故事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看:)

 

 

 

 

 

 

推薦延伸的作品

 

電影作品:

甜姐兒

穿著PRADA的惡魔

 

時尚記錄片:

時尚大帝/拉格菲

時尚惡魔的聖經/安娜溫圖(VOGUE總編,片中常常出現的從模特兒變成編輯的葛蕾絲也很有趣)

 

一樣是很酷的名人著作:

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

無限的網/草間彌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