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2596cjw1dh73ng930pj.jpg  

 文/吳凱琳


2006年耶誕節,全球的《哈利波特》迷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大禮,作者J.K.羅琳(JK. Rowling)在網站上公布了第7集的書名:《哈利波特和致命聖物》(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10多年前,羅琳還是一位靠著政府救濟金獨立撫養女兒的單親媽媽,如今已經成了全英國最富有的女性。《哈利波特》前6集的全球銷售量已超過3億本,第6集美國版首賣後24小時內,全球銷量便達到9百萬本,平均每秒鐘賣出13本。

所有人都很想知道,羅琳是如何想出這套小說的創意?她的答案就和小說內容一樣的懸疑。「我真的不知道是怎麼發生的,有一天就突然有了靈感。」

1990年,正值24歲的羅琳從羅徹斯特前往倫敦的火車上,突然看見一個黑頭髮、戴著圓框眼鏡的10歲男孩在窗外微笑。5年後,她完成了第1集《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創意來自右腦的靈光一現


為何有人可以如此幸運,靈光乍現、信手拈來便完成讓眾人驚豔的作品?一切得先從創意的形成開始說起。

創意與邏輯思考不同。美國《科學人心智》季刊(Scientific American Mind)表示,邏輯思考必須遵循既定的原則、有步驟地完成。但是,創意發想卻是「隨性的」(haphazard),是在偶然之間發生的。

關鍵就在右腦。美國西北大學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馬克‧榮畢曼(Mark Jung-Beeman)與艾德華‧波頓(Edward Bowdden)最近完成的腦部研究實驗,證實了這一點。

人的左腦掌管語言,處理訊息的方式就像電腦,必須依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右腦則是透過直覺和感受進行思考和記憶,而且和潛意識有關,因此相較於左腦,反而會出現突破性的新奇想法。

所謂的靈光乍現,就是右腦發生了作用。

雖然靈感的發生是偶然之間,但如果大腦的資料庫不夠,右腦便缺乏產生新創意的「原料」,這需要長期的累積。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在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60分鐘》節目訪問時提到自己隨身帶著筆記本,至今家裡已經堆滿了一箱箱的筆記,「只要想到或看到任何有趣的點子,我就馬上記下來。」

有次在飛機上,突然想到了魔法學院的名字,就直接寫在嘔吐袋上。曾有段時間她在葡萄牙教英文,教科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不是教學筆記,而是小說的內容。這些點點滴滴的紀錄都成了小說的精采內容。

書中人物的名字非常新奇,這些也並非憑空冒出。羅琳在接受美國CBS訪問時提到,平常就喜歡蒐集聽起來怪異的名稱,包括植物、街名或是古老語言,這些資料便成了《哈利波特》書中人物名字的靈感來源。像是書中魔法學院的校長鄧不利多(Dumbledore)的名字是大黃蜂(bumble)的古英文說法。

累積足夠的資料之後,接下來的問題便是如何讓自己的右腦發揮功用,有創意地運用這些材料,適時地找到靈感。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抱著輕鬆享樂的態度就可以。


把握靈光最愛出現時:3B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史瓦爾(R. Keith Sawyer)在今年1月中旬出版的新書《創意的奧祕》(Explaining Creativity)中提到,靈感最常出現的場所分別是3B:浴室(bathtub)、床(bed)、交通(bus)。通常我們在這些地方,都是處在無所事事的狀態,但卻是創造力最旺盛的時候。

199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的科學家試著修復哈伯望遠鏡的故障鏡頭,但是沒人知道如何在無重力的太空環境下更換新的鏡頭。

一位名叫吉姆‧克洛克(Jim Crocker)的工程師,某天在德國的一家飯店洗澡時,看到歐式蓮蓬頭固定在可彈性調整的長桿上,因此想出將新鏡頭固定在類似的摺疊機械手臂上,問題因此迎刃而解。

你愈是希望得到靈感,愈是得不到。留給自己一段空白時間,讓靈感自然發生。


小睡一下,讓大腦重開機


此外,靈感也時常發生在睡夢中或是打盹醒來之後。小睡一下,讓大腦有時間重新整理混亂的訊息,激發新創意。發明家愛迪生雖然每天只睡5個小時,但他習慣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小睡幾分鐘。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睡眠可消除「資訊超載」(information overload)的情形,增加大腦學習不同工作以及統整記憶的能力。

德國魯貝克大學(University of Luebeck)神經科學家尤瑞奇‧華格納(Ullrich Wagner)也曾做過一項研究,他要求受試者解決一道數學難題,中間並給予休息時間。結果顯示,在休息時間小睡一下的人,成功機率較高。

華格納解釋,睡眠時大腦內的海馬迴會開始進行資訊統整的活動,將新吸收的訊息和既有的知識相互結合,因此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創意發生。

但是,一個人的大腦,能力畢竟有限。想要保有靈活的思考,人際互動絕對不可少。與不同的人之間進行想法上的撞擊,更會有意料之外的發現。


沒有主題的哈拉,有助刺激思考


史瓦爾教授曾針對美國芝加哥的即興表演劇團進行研究,他發現像這種「沒有規則的輕鬆對話方式,最能激發創意」。

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所長曲家瑞,就是這麼一個「愛說話」的人。她半夜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會對著店員問東問西,一上計程車就開始聊個不停。「人跟人之間簡單直接的接觸,也能迸出奇妙的火花。」

事實上,根據史瓦爾以及其他學者的研究顯示,即便是獨立作業的作家與畫家,能持續推出新作品的人,都有共通的特點:時常與人接觸,刺激靈感。


找樂子尋開心,大腦更聽你的

最後,影響靈感出現與否的因素就是情緒的好壞。這和大腦的運作有關。大腦的腹側蓋區附近有多巴胺神經細胞,一旦這個地區產生作用,這些神經細胞末梢就會分泌多巴胺,刺激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此處正是我們思考時所運用的大腦區域。

當我們遇到讓自己快樂的人事物時,就會刺激多巴胺的分泌。因此,保持心情愉快,才能讓大腦有活力。


悠美國際建材董事長石賜亮花相當多時間觀察自己的情緒變化,「了解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有最佳狀態。」盡量避開讓自己不愉快的情境,當發現自己陷入低落的情緒中,就去做一件開心的事情。擁有好心情,才能讓大腦活起來。 

 

(本文引用自2006~2008年間的 cheers雜誌,實際期數不記得了XD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