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6101eadjw6ddydvjf4qrj.jpg 

一個人年歲漸長,他便會變得較為沉默。

人年輕時渴望向外面的世界吐露心聲;他感覺自己同他人親如手足,想要投入他們的懷抱,覺得他們也會接納自己;他向他們敞開自己的心懷,好讓他們接受自己,他也想洞察他們的心跡;他的生命就像河水匯入大海一樣融入其他人的生命之中。

但是漸漸地,驅動他做這些事情的力量消失了;他和朋友之間出現隔閡,他意識到他們彼此其實都是陌生人。

之後他也許會把他全部的愛,他所有的交往能力都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做出最後的努力(可以這麼說),以將自己的靈魂與其相連。

他竭盡全力想要把他拉向自己,試圖瞭解他,也希望他瞭解自己,透徹、直達心底地瞭解。

但一點一點地,他發現這些都不可能,不管他對這個人多麼摯愛,也不管和他關係多麼親密,他對自己來說總是個生人。就連最相親相愛的夫妻都不能相互瞭解。於是他不再與人交往,默默地建造起屬於自己的世界,避開每一個人的目光,包括他最愛的人,因為他知道這個人不會理解這一點。

 

------------

這幾天在讀毛姆的筆記,友誼那篇也好,這一篇也罷,其實原文當中都沒有篇名,只是看似不經易的一段隨筆,但我整個被戳中,也許這樣殘酷而犀利的剖析,對我來說,像是一種冬日清晨響起的警鐘,聲音劃破空氣,很痛,也很清醒。

我喜歡這種清醒:)

是說這篇真的說中我長久以來的心態與心情轉折,既然無法被大多數人理解,久而久之,也就不需要理解了,慢慢的接受付出熱情原本就容易招致受挫,都是因為拿捏不好的緣故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沒力史翠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