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短期出差結束
好累,收穫一時還說不上來
但是頭皮曬傷了orz
小小的短期出差結束
好累,收穫一時還說不上來
但是頭皮曬傷了orz
我都忘記了,我這邊也應該貼一下收書訊息:D
<請把二手書賣給我們> (二手衣也有收)
◎大台北地區、新北市、桃園市、中壢、八德、龜山、鶯歌、南崁地區(鄰近桃園市的都OK)
「荒野夢二」座落在桃園夜市附近的中正二街 28 號
營業時間,每天下午一點至八點,周五六日延長至晚間十點,目前無公休日
電洽 03-3379396 (營業時間內都會有人接喔)
0953-680-882 (趙先生)
人與人相處之中,不免會遇到期待、失望、爭吵、忍耐、煩惱,如同戀愛一般,友情之中也存在著獨佔慾與控制慾。出自於關心與擔心,不自覺過度干涉彼此的狀況也一樣存在與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之中
如何拿捏分寸,不讓自己對於朋友同事之間互動的得失心過大,其實答案出乎意料的簡單
一來是必須認清沒有人能代替別人成長,當你為了害怕別人受傷失敗而多加干涉的時候,也會同等剝奪對方學習成長的機會。
另一方面,常對別人失望或受傷、感受到某種難以言喻壓力與煩躁的人,常常都是不自覺放任心中的潛規則無限上綱的人,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也都有只屬於自己,卻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所有人都該一樣這樣想&這樣做的「常識」及認為別人就該這樣做或那樣做的規範,
一旦對方做的跟我們想的不一樣,就很容易牴觸到自我道德與價值觀的底線,也很容易讓人察覺不到自己已經掉進批判朋友的陷阱裡了。
同樣的狀況也會發生在公司上下屬與家人親友之間,當你試著去勸誡、管束,壓抑、控制甚至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在標準而試圖去影響別人時,對方也會感受到強大的壓力,彼此的相處也會變得緊繃起來。自己的情緒更會隨著對方的表現與態度而開始上下起伏,甚至過度揣測別人,再好的朋友都會因為過度控制與揣測猜疑而逐漸失去對彼此的信任。
當你為了朋友的遭遇或行為而心煩意亂,動不動就受傷失落覺得對方糟蹋了我們的付出,覺得對方看不見我們是為他們好的時候,就是要小心自己內在潛規則的時候囉!
沒力你好,最近在反省過去社交經驗中的挫折 自己常常會被朋友給的定義給制約住,比起「自然呈現的自己」、跟同一個人在一起的自己久了會有「被迫變成那樣」的壓迫感 但是我對「向對方表示:嘿!其實我不是你說的這樣」這種事很不拿手,或許是害怕跟別人不一樣或者被否定的感覺,會覺得「那就照對方說的這樣吧」也無妨,久了就覺得很不自在變成壓力。自己沒辦法排解這個壓力只能不斷累積、最後不得不疏遠這個朋友。會讓對方一頭霧水的覺得自己被丟棄了 唔、這種事已經發生好多次了。過去到現在的朋友交友經歷都一段一段的,不知道該怎麼樣才好
-----
其實人的交友狀況原本就是一段一段的
能夠經過長久時光還能保持一定熱度的朋友很少
大多數人會因為生活習慣,領域跟價值觀的逐漸轉變而分散
對於彼此的生活涉入越深的人其實之後越容易分道揚鑣
(當然也有更深入的狀況,不過這就免不了會有摩擦)
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對所有人都一樣親切的人
也許是太早出來工作,很多熱情也隨著長年的工作與病痛逐漸消減
也許是因為曾經是那麼容易受傷,所以長大之後逐漸學會了跟人保持距離
高中老師曾跟我說過,我那不沾鍋的個性(下班後或下課後就覺得自己與學校&公司其他人事物無關,很少把同學或同事變成真正的朋友)必定會招致憂鬱症。後來也真如她所說的,在難以輕易信任人(又很容易收回自己的信任)的狀況之下,我的確正面的遇上了憂鬱。
只是,除了憂鬱之外,一直纏繞著我的完美主義與愛面子,還有天生的急性子,讓我除了偶發的憂鬱之外,更多時間是必須要跟自己的恐慌與焦慮相處
回頭想想不過是去年下半,我還在嚴重的心悸與躁鬱風暴裡。
吃藥控制了大半年,逐漸穩定下來之後,現在我手邊仍然隨時有藥,隨時要注意自己的失眠狀況(如果有躁鬱或憂鬱病史的人一定要非常注意睡眠狀況,連續失眠超過半個月就很容易發作)身體早因長年生病與服用的各種藥物,爛得差不多了,就算是現在仍然是靠不同的藥物勉強維持平衡,能夠不被躁鬱箝制,其實我覺得我現在還蠻幸福的。
因為有朋友寫信來問增加寫作速度的方法
稍微想了一下,大概記得聽過&實踐過有幾種方法
第一個是時間壓力,沒力有個朋友是會在電腦旁邊放一個小鬧鐘,每一小時會叫一次,用這種方式來控制工作時間,那個朋友是SOHO,但是有非常驚人可怕的高產量,完全是工作狂
另一種時間壓力是每天規定自己只在固定的某個時間寫,例如出門前半小時之類的,這種時候為了要寫到進度通常人會自動加速(還有就是每天當上班一樣寫作八小時,不過這個需要很強的自制力跟耐力,耐力不足的朋友可以跟村上春樹一樣透過慢跑來鍛鍊下半身的穩定度)
第二種方式是,在動筆寫稿之前先認真在腦海順過一次劇情,好好的仔細想清楚打算怎麼鋪陳跟安排,想好之後才真的去碰紙筆或是電腦,記得這個是某個作家的做法,但到底是哪一位名家我已經忘記名字了(好像是跟海明威還是喬治歐威爾同輩的,但忘記是不是他們了)
這個方法我有試過,其實如果要用想的可以用預演的方式(像電影一樣用畫面的方式在腦海順)也可以用寫的,不過用寫的其實就很類似分章大綱,把重點轉折點清楚可以幫助自己掌握劇情掌握得更穩,但缺點是有些人是一知道劇情就會覺得沒新鮮感,就更懶得動筆的,所以實踐時要評估一下自己到底比較適合哪一種
實際上寫作速度快慢,跟掌握劇情度很有關係,跟有沒有fu也很有關係,事實上的確存在著心裡隱約知道這邊要寫出什麼fu然後劇情完全放空(寫的時候一邊組織思考)的狀況,也有事先預想完整才一股作氣寫的狀況,不過不管怎樣,都要有fu才行,沒fu或是不擅長的橋段寫很慢是很正常的,
不管怎樣硬著頭皮寫過去,才是寫作的不二法門喔(by 沒力)
人是很難一心二用的,當你為了追逐別人眼中的期待而活,就必定會喪失為自己而活的能力。
不管再怎麼堅強的人,都會有累的時候,適度的放下別人的期待,不要為了滿足別人捨本逐末的累倒自己,自己不好好疼惜自己,別人是不會發現你那些付出背後的渴求的喔!
(文:@沒力史翠普 圖:tumblr)
當你感覺到被外在困住,
感覺到現實難以踰越的困境
在自己的心中鑿一口井就變得格外的重要
你必須讓自己從自我情緒的壓力中退出來
必須要給自己足夠的轉圜空間
必須要有適當且足夠的獨處
才有可能從混亂中釐清頭緒
越是著急的時候,越不能急著做決定
一旦失了冷靜,也就會失去從混亂中解脫的機會喔
【ask時間】關於您有什麼流言蜚語?
說到這個,其實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實踐一個守則
就是~如果妳是我的朋友,不管別人在後面說我甚麼
請妳千萬不要告訴我 (這是已故作家曹又方在自己的書裡寫的,我大概實踐有十年了)
一來是,別人怎麼想我我真的無法控制,即便知道對方對我的想法或是抱怨,對我來說也只是增添困擾,因為若造成的問題是可以攤開來解決的,對方也不會在背後說了。(應該會當面解決或是直接透過某些方式溝通,而不是透過別人來講或施壓)
很多人都有想寫作的想法,但是決定於能不能寫完,寫到甚麼程度,其實基礎的動機很重要。
如果只是覺得自己應該寫或者學會寫也不錯,只是興趣,不一定要達成,那這樣的動機就有點太薄弱了,也很容易半途而廢(就算很努力逼自己也很難完成,而且後續更容易拖拖拉拉+各種心理障礙)
但那也不是說為了生存或是因為太熱愛了所以非寫不可的人就一定會走得更順遂,因為大家在面對空白的稿子的時候,所面臨的恐慌跟不安是一樣的,擔心著自己寫出來的故事可能不夠好,憂慮著別人看了不知道會喜歡還是討厭,各種煩躁就會讓人卡在電腦/稿紙前,躑躅不前。
我自己覺得,最能讓人持續往前的最好動機,其實是單純想享受寫作一對角色或是一些情感,在那個過程中感受到的幸福感,以及完成一部作品的成就感,是難以言喻的,就像如果你從未過遠方旅行,沒有實際走過,就不會知道更不會了解遠方有甚麼風景,但若你真實走過了,你就會知道,那些美景那些陌生的人們,還有那種自由輕鬆的空氣有多麼迷人了
這些,都要你試著陪自己走過,才能真實感受到的喔
所以其實我覺得,就算動機不足,還沒有足夠意志力跟想法能夠寫完一部作品,多看一些好作品也不錯,也許自己累積足夠創作的能量還不夠,想法也還不夠,所以還需要一點時間慢慢磨
但若你手邊已經有幾篇故事擱淺,不管怎麼樣,請把他們找出來,拍掉灰塵,好好的把她寫完吧,沒有走到故事的終點,是看不到遼闊的美景的喔:)
by 沒力史翠普 (照片只是純粹想貼帥哥XD 不然都是文字有點乾阿~)
好像很久沒有寫一些瑣碎的murmnr
尤其這十天忙到沒有運動之後XD
其實最近並沒有特別忙甚麼 (倒是左肩有點狀況,還在治療中)
除了五月寫作班重新開課,還有順利在5/6完成四月份預定的稿子之外(老是拖一個月阿T口T 雖然這次在月初就完成了)
另外就是四月耽溺在漫畫國裡面>/////<
重新回到華麗的挑戰懷抱之後就開始沒完沒了的看漫畫,最近還開始聽起廣播劇,美其名是為了增強聽力,聽力是真的有變強,但是文字的部分還沒開始讀,所以還是跟之前一樣處於日文文盲狀態orz
可能是因為多次旅行培養起來的聽力,通常聽單句還不一定知道意思,但是一整串句子聽下來幾乎都能判斷狀況&劇情,大概是因為這樣所以一直懶懶的,沒辦法定下心好好的讀,雖說不管怎麼樣還是能溝通,這點我還蠻佩服自己的(苦笑)不過還是希望可以稍微學一些起來,至少有些東西我很想看懂阿T____T
如果不能對自己抱有期待
人也不會成長吧
雖然認清理想與現實的過程很殘酷
但若連嘗試都沒有,就直接否決掉自己的可能性,那生活就會變得侷促又狹小,甚至充滿痛苦
所以,不要再畫地自限了吧!
文:沒力
前前後後去了京都好多次,每次都越過大阪不停,後來有一次特別把行程排了一兩天留在大阪,在網路上翻找了好久,最後決定去中崎町冒險,沒想到這一逛就迷上了。
大阪的中崎町離心齋橋道頓崛這些有名的景點有點距離,電車可達,是一個有點古意盎然的老街區,樸實普通的老房子很多,因為房租便宜,所以這幾年陸陸續續有很多創意小店跟咖啡館會選擇把店開在這裡,也算是這幾年大阪逐漸形成的創意聚落之一(一樣在大阪,除了心齋橋美國村之外,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店就比較分散一點)
照片中這家小店是專門賣些昭和風老東西的小店,店名因為逛得太開心忘了拍照了~囧rz
不過因為桌上擺著的那顆福爾摩斯石頭,意外跟老闆聊起來,原來這家小店的老闆是福爾摩斯迷,還曾去過倫敦貝克街的福爾摩斯博物館(剛好我們也去過,所以聊得很開心)
雖然很多人去大阪頂多只逛逛心齋橋跟道頓崛,但若能多個半天時間去中崎町逛逛,應該也會有很多收穫喔:)